搜索

您当前位置: PG电子官方网站 > 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PG电子官方网站首都科学讲堂丨万物可为墨世界皆可印——记第822期《纳米绿色印刷

类别:新闻中心   发布时间:2023-11-09 00:07:19   浏览:

  PG电子官方网站首都科学讲堂丨万物可为墨世界皆可印——记第822期《纳米绿色印刷:让世界更精彩对于印刷术,中国人有深厚情感,从最早的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,再到以激光照排为代表的技术飞跃,印刷业在社会经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。现如今的印刷产业面临双碳战略和数字经济的机遇与挑战。如何让印刷减少污染?纳米绿色印刷技术有哪些优点?将来的印刷术会有哪些不可思议的应用?

  10月,首都科学讲堂举行“聚焦科技前沿,解读背后奥秘”系列主题讲座。本期首都科学讲堂邀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、中国科学院绿色印刷重点实验室主任、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宋延林,为您讲述如何研发出纳米绿色印刷制造技术,用“印刷”让世界变得更精彩。

PG电子官方网站首都科学讲堂丨万物可为墨世界皆可印——记第822期《纳米绿色印刷(图1)

  “这不是电脑动画,而是高速摄影机拍下的真实场景——通过纳米技术,科学家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液滴的形态。”讲座以一段央视纪录片《科学的力量》开始。

  对于印刷术,中国人有深厚情感,但传统的印刷产业面临污染挑战。宋延林提到,从最早的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,再到以激光照排为代表的化学成像阶段,印刷一直是一种“减法”的技术。例如,激光照排会造成感光废液的排放和大量感光材料的浪费。

  如何用“加法”代替“减法”,让印刷变得绿色无污染?宋延林提出了一个设想:在亲水的板材上,打出亲油的图案。“图案能沾油墨,空白区不沾油墨,这样就直接可以印刷了。”宋延林说。

  在宋延林看来,这个大胆的想法源于他曾从事的信息储存研究。“信息储存和显示都可以转化为‘0’和‘1’的方式。沾油墨的地方是‘1’,没有油墨的区域为‘0’,接下来就是探索用什么材料去实现。”宋延林说。

PG电子官方网站首都科学讲堂丨万物可为墨世界皆可印——记第822期《纳米绿色印刷(图2)

  回想起这段实现纳米绿色印刷技术突破的经历,宋延林坦言,自然界里边很多奇特的现象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。“荷叶表面有一种微纳复合结构。我们靠纳米材料增强其亲水性和亲油性的反差,并利用纳米颗粒复合增强耐印力,直接打印出能够沾油墨的图文区。”宋延林说。

  几年前,宋延林偶尔听到了一位小女孩演唱的歌曲——《你是我的眼》。歌词里描述的盲人生活让他辗转反侧。

  传统盲文是通过金属板冲压的方式印制出来的,印刷过程繁琐,造成盲文图书的价格是正常图书的15-20倍之多,这极大限制了盲童获取知识的机会。

  “在精确控制墨滴成型的基础上,只要控制每一个墨滴形成一个微凸起的结构,就能代表一个盲文的基本字符。”在此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,宋延林团队用打印的方法,把原本特殊印制的盲文变成了普通打印的盲文,大大降低了印刷的成本。

  2018年,宋延林和同事给北京盲校的孩子捐赠了一批图书和教具。合影时,有位盲童手里拿着魔方PG电子,喜欢得不肯撒手,这个画面一直印在宋延林的心里PG电子。如今,盲文印刷技术不仅在国内推广,还受到国际上盲文出版机构的关注。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上,残疾人运动员第一次触摸到了明盲对照的印刷品。

PG电子官方网站首都科学讲堂丨万物可为墨世界皆可印——记第822期《纳米绿色印刷(图3)

  最近几年,关于芯片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。芯片制造的传统方法仍然是基于曝光蚀刻的工艺。“我们在十几年前就在想,有没有可能通过纳米印刷的方式,印刷出芯片?”宋延林说。这要求印刷的精度必须在纳米尺度,也就是在10纳米这样一个量级。

PG电子官方网站首都科学讲堂丨万物可为墨世界皆可印——记第822期《纳米绿色印刷(图4)

  “但是一个新的技术想取代传统的技术难度太大了,所以当时我们就把它当成一个非常基础的探索,没有考虑发展更多实用化的技术。后来各方面的情况发生了变化,我们就努力在想,有没有可能通过印刷真正地解决芯片加工的一些瓶颈问题。”宋延林说。

  一直从事印刷技术研发的宋延林经常在想——这个东西能不能变成墨水?那个图案能不能印出来?宋延林给团队提了一个口号:万物可为墨、世界皆可印。

  宋延林说,从电子电路到器件、光子器件到生物芯片,“纸张”和“墨”的概念可以拓展到很多领域。“印刷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,比如太阳能电池的栅极、各种各样的柔性电路PG电子、可穿戴的器件等。我们几乎可以把不同的材料都做成墨水,让它们变成我们想要的各种形状,同时具有特定的功能。”

  宋延林团队用透明墨水打印出了全彩色图案,用一滴墨水打印出一片隐形眼镜,用印刷芯片检测新冠病毒……这些成果都颠覆了人们对“印刷”的认知。

PG电子官方网站首都科学讲堂丨万物可为墨世界皆可印——记第822期《纳米绿色印刷(图5)

  “肥皂泡破裂以后,留下的痕迹能达到分子尺度,这是人类能够想象到的最细的线条。”宋延林说,泡沫物理学已经开创了200多年,但还没有人能把肥皂泡做成图案。这其中有更多的基础问题需要破解。

  “目前我们正在做分子印刷的研究。通过设计好的模板,就可以把气泡演化成各种各样的图案,气泡破裂以后,我们就实现了纳米、亚纳米,甚至分子尺度的印刷术。”宋延林说。

  首都科学讲堂由北京市科协主办,北京科学中心承办,北京科技报社协办。2023年,首都科学讲堂将继续采取定点演讲和流动演讲相结合方式,以北京科学中心为主阵地,广泛协同高校、科研院所、学协会、科技企业、科普场馆等开展活动,以科普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,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。